谷中百合花
The Lily of the Valley
主耶穌是我良友,有主勝得萬有,
萬人中救主是我最好靈友;
主是谷中百合花,我惟一需要祂,
祂能洗淨我使我聖潔無瑕。
悲傷時祂來解憂,患難時祂保佑,
一切憂慮全放在主肩頭;
主把我憂傷擔去,帶走一切憂愁,
當我受試探時祂是我力量;
我願盡心來愛祂,毀掉一切偶像,
祂有能力保守為祂而生活。
那日在天見主面,享受主愛甘甜,
有快樂江河長流至永年;
主永不把我捨棄;我主何等仁慈,
我要忠誠信靠遵行主旨意;
有火焚燒我身旁,任遭何事不慌,
主賜嗎哪餧養我靈得健壯。
縱然世界棄絕我,撒旦來試探我。
靠著耶穌能過得勝生活;
副 歌
主是晨星燦爛光華,是谷中百合花,
萬人中救主最美好我愛祂。
這首聖詩是根據雅歌二章一節:「我是沙崙的玫瑰花,是谷中的百合花。」和啟示錄廿二章十六節:「我是明亮的晨星。」而寫的。
歌詞的作者傅萊(Charles W. Fry, 1837-1882),英國人,十七歲時在衛理公會信主。 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建築商,傅萊繼承祖業,他的三個兒子也隨他工作。 他們都喜歡吹管樂器,父子四人組成了「傅氏樂團」。 1878年救世軍在當地展開活動,不受居民歡迎。 傅氏父子建議在室外吹奏管樂吸引群眾,至為成功,是為救世軍銅管樂隊的濫觴。 傅萊經迫切禱告後,終於放棄了祖業,專心為救世軍工作。 他是救世軍樂隊的首任指揮。
1871年美國的名新聞記者海威爾寫了一首詩「小木屋」(The Little Log Cabin Down the Lane),講述拓荒者以草根拌泥造茅舍的精神,並配以西部民謠的曲調,一時大受歡迎,風行流傳到英國。 傳萊聽到了,很喜歡它的曲調,就寫了「谷中百合花」,配上它的曲調。 後經孫基(Ira D. Sankey )改編,曲調稍緩。
孫基在他自傳中曾提到,有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很愛這首聖詩,去做禮拜時,總是要她在教會司琴的阿姨彈這首詩歌。她自副歌學起,學會了全首。 她甜美的歌聲感動了許多會眾。 翌冬,美國苦寒,小女孩不幸感染了白喉,在病中,她不時吟哼「谷中百合花」。 臨終時,她要求母親為她唱這首歌,而她就在歌聲中含笑回天家。她家人雖悲傷她的早逝,但自這首詩歌得安慰,珍惜由這首歌留給他們寶貴的回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