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禾捆回家
Bringing in the Sheaves
清早起來撒種,撒主慈愛善種,
正午也勤撒種,到夕陽西下;
等到莊稼成熟,收割時刻來到,
我們必要歡樂,收禾捆回家。
不論晴天陰天,殷勤努力撒種,
雖遇風霜雨雪,總不要害怕。
等到收割來臨,勞苦已經完畢,
我們必要歡樂,收禾捆回家。
流淚出去撒種,為救主撒道種,
有時忍受損失,痛苦又增加。
等到流淚過去,救主柔聲歡迎,
我們必要歡樂,收禾捆回家。
副歌
收禾捆回家,收禾捆回家,
我們必要歡樂,收禾捆回家。
收禾捆回家,收禾捆回家,
我們必要歡樂,收禾捆回家。
筆者童年時,家中有一幅米勒(J. F. Millet)的畫「晚鐘」,留給我很深刻的印象。 畫面是一對夫婦在暮色籠罩下,站在農田中為一天辛勞,獻上虔誠的禱告。 母親也總是囑咐我們不要剩下碗中的米飯,粒粒都是農夫的辛苦。 生長在都市的人,不知道撒種、耕耘的辛勞;也不能體會到收割禾捆時的喜悅。
這首富有鄉村田園氣息的聖詩在十九世紀十分流行,近年來則較少人唱它。 詞的作者蕭諾斯(Knowles Shaw,1834-1878)是美國南部農家子弟,熟悉田園生涯。 蕭諾斯十二歲時父親去世,臨終前把蕭諾斯叫到床前對他說:「我要走了,這把小提琴是我惟一留給你的家產,你要靠它謀生,照顧你的母親和二個妹妹;更要把一切榮耀歸給主,隨時要有見主的心理準備。」
蕭諾斯在父親去世後,白天在田裏耕作,晚上在各種宴會場合演奏小提琴。 不久他發現自音樂所得的收入超過農耕,就棄農從商。 他物質生活日漸豐富,但靈性生活卻日趨衰弱。 有一天,他忽然想到了他父親遺言的末二句,於是他開始求聖靈恩賜,以他的提琴和歌喉來引人歸主。 他成了一位音樂佈道家,譽滿美國南部各州,在事奉廿五年中,引領了二萬多人信主。 有一次蕭諾斯和他的一位同工談到傳道的艱辛,但看到有人歸主則又萬分喜悅;於是他根據詩篇126:5-6「流淚撒種的,必歡呼收割。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,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。」寫下了這首詩,也譜了曲;但原譜後來失傳。 現在通用的曲調,是美國聖樂作曲家孟納(George A. Minor,1845-1904)所譜,他並加上了副歌。
蕭諾斯一共作了一百多首福音詩歌,十年內出版了五本歌集。 1878年夏,他在德州達拉斯市,主領五週奮興會後,搭火車去另一城市領會,不幸在離該市僅兩里時,火車出軌,蕭諾斯當場被主接去,正如他父親的遺言:「要隨時準備見主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