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亞伯拉罕的神

The God of Abraham Praise!

亞伯拉罕的神,祢名當得稱頌;
昔在今在自始至終,永遠相同!
永恆獨一真神,自有永有清新;
是初是終莫測高深,永世無盡!

聖靈自由運行,如潮水之衝力;
昔日神藉先知預言,今仍啟示,
親自建立主道,永遠不變長存,
主道遍滿海洋大陸,更印我心。

祂有永遠生命,白白賜給世人;
世世代代以愛相助,何等宏恩,
讚美永活真神!祢名當得稱頌,
昔在今在自始至終,永遠相同!

這是一首由希伯來文的「三一頌」(Doxology),經歐列伐譯成英文,曲調也是由朗昂自希伯來古調改編而成的聖詩。

歐列伐(Thomas Olives, 1725-1799)出生在英國的威爾斯,四歲時父母雙亡,由親戚輪流撫養,沒有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教育;經常流浪街頭,成為眾所厭惡的頑童。 十八歲時隨一鞋匠作學徒,但因行為不檢而被開除。 三十年來他過著放蕩流浪的生活。 有一天在一佈道會中,他聽到撒迦利亞書3:2 「… 這不是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麼。」講到人的得救,如同火中取薪,需要立刻的果斷和勇氣。 歐列伐深受感動,他以實際的行動來悔改自新,他重作鞋匠,還清欠債,然後為福音奔走。

約翰衛斯理(John Wesley)發覺歐列伐有潛在的恩賜,就邀他加入其佈道團為同工,他隨衛斯理二十多年,騎馬佈道十萬英里,遭遇到許多阻力。 嗣後,在神學的思想上他偏向加爾文(John Calvin)觀點,否認羅馬教會的權威,認為人的得救與否,貧窮富貴,由神預定。衛斯理兄弟則認為得救雖靠基督的恩典,但也取決各人的自由選擇,視其接受救恩悔改重生與否。 他們神學的觀點雖有分歧,但無損於他們真摯的友誼。

約在1770年,有一天歐列伐在倫敦的一個猶太人會堂,參加他們的節日崇拜,聽到猶太人的拉比朗昂(Meyer Lyon,1751-1797)唱猶太教的信經。 這是猶太會堂每晨、節日及安息日前夕誦唱的傳統古調;相傳這曲調是1404年猶太拉比根據摩西十三經改編而成,詩韻優雅莊嚴。 歐列伐聽了深受感動,向朗昂要了詩曲,他根據猶太人的信條,加上基督教的觀點,寫成了這首「亞伯拉罕的神」。
 
聖詩作家蒙哥馬利(James Montgomery)對這首詩的評論說:「作者具有想像力、最好的聽覺。 只有對音樂與詩兼備欣賞力的人,才能在本詩中看到它的和諧。」

bottom of page